
柴科夫斯基:第四、第五、第六交响曲
姆拉温斯基表现出少有的力量与激情,可以说对老柴此作理解最准确、最全面的就是姆拉温斯基,他的演奏自始至终涣发出你在别处听不到、一种绝佳的“黑色光彩”!非常难得,一方面演奏始终浸润着“悲凉感”,既使对已往幸福的回忆,也能让人感觉情感上的凄意,弦乐特别温暖,没有其它的版本比得了,最好地表达了对幸福发自内心的追忆与回味,但铜管的冷沥同样独特,它与“幸福”交织而又脱逸,,又隐现出发自内心的凄寒,如第一乐章第4.30分钟的抒情段落很美,但听下去才觉出它的基调是“悲凉的”,姆拉温斯基演绎的悲凉感既出自内心,也出自对老柴此作“心灵感应”般准确的捕捉,从技巧上说,则是将列宁格勒爱乐团弦乐的温暖与管乐的冷酷运用到极至,他能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质体“音色”了无痕迹般的融合,使它无论倾向于哪里,声色无论如何分离,最终都包容成一种声音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不愧是手下训练了几十年的“亲兵”,而另一方面姆拉温斯基的演奏又表现出极为强捍的力量感,它的前冲力、粗犷的呐喊、热气腾腾的推进步伐都是少见的,也是迄今我听过版本中最佳的,交响曲演奏,“自发”的推与“被动”的推截然不同,你一听就有感觉,来自乐队内部自发的推力,总能表现出帅气的即兴与自由的扩张,生机也显得更为旺盛,听听第一乐章9.28分的展开部,感觉一下整个展开部段落,弦乐器这么快的速度,一丝一缕、分毫不乱,铜管如“冷面煞星”,姆拉温斯基将音色、动态、节奏感、速度完全掌控于手中,“翻手为云、覆手为雨”!